High quality wordpress themes are available for instant download.

不是非族心异,而是非“教”心异――从历史上喀喇汗回鹘与高昌回鹘的宗教战争谈起

七月五日的新疆维乱引发各论坛有关种族差异与国家民族政策等讨论,其中,“非我同族,其心必异”的论断又引起了异族心异还是同族心更异的争议。那么,维乱究竟是异族不能同化的种族矛盾,还是信仰尖锐对立势不相容的宗教矛盾,或是与内地一样,同为被统治者反抗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或机会不均所致的社会矛盾?

在我看来,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同化并不难。历史上胡化、汉化都有过很成功的案例,仅新疆一地,就成功融合了历史上若干非同质文化的不同种族;古老民族混血后衍生的新民族不绝于史载。难的是“教”的整合与一律,后者往往要通过血与火的宗教战争来强制传播与推行。这个教,主要指宗教,但近代以降,我们在不同政党或主义中也看到了类似宗教狂热性排异所致的若干惨烈案例。

现在我们来看看历史。维吾尔的前身回鹘人并非都是伊斯兰教徒。同为九世纪西迁之二支的喀喇汗回鹘与高昌回鹘,本是同文同种同命运(被强敌黠戛斯驱迫远迁西域各地),后来却因喀喇汗回鹘的萨图克•布格拉汗率领部众皈依伊斯兰教,并以武力强制其它诸国伊斯兰化,继征服于阗之后,喀喇汗回鹘向信奉佛教的同族高昌回鹘也举起了“圣战”的征讨大旗。

从《突厥语词典》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讨伐同族异教的腾腾杀气:“我们给战马佩上记号,向着回鹘地区的塔特(指不信伊斯兰教的回鹘人),向着盗贼和恶狗,像飞鸟一样飞速进发。” “我们进行夜袭,我们四周包围,我们斩去其额发,我们砍杀孟拉克(高昌回鹘地名)人”。喀喇汗王朝军队在高昌不仅屠杀回鹘佛教徒,对佛教文化也大肆进行破坏。其中一首诗歌对此作了这样的描述:“我们如潮水而至,攻陷了大小城池,佛像庙宇全捣毁,给菩萨拉屎撤尿。”

本是遍地佛音的西域诸国,先是在黑汗王朝(即喀喇汗)东征圣战的腥风血雨中被迫陆续改宗;蒙元统一西域(13世纪)后,东察合台汗国之秃黑帖木儿汗也率王公亲贵改宗,并以武力将伊斯兰教推行到新疆各地,使伊斯兰教逐渐在天山南麓诸城邦取代了佛教,成为此地居于统治地位的宗教。在这一过程中,惨杀与暴力无处不在。以“顺从”为本教宗旨的伊斯兰教,对待不顺从的异教徒,从来都没有半点怜悯与宽佑,甚至这个异教徒是自家同族的兄弟。

虽然后来的元明清时期,新疆格局号称“南回北准”与“两教并立”(即天山南麓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与天山北麓信奉藏传佛教的准噶尔蒙古分疆而治),实际上,伊斯兰化已成新疆占多数人口的民族(维吾尔、柯尔克孜、哈萨克、塔吉克等)的主流文化。

(把下面的回复提上来)

史家陈寅恪曾有文化种族论,即以文化而非血缘来确定种族同异。历史上的汉化胡人,所化之处主要在文化与思想。今天移民海外的众多华人,难于融入的部分也基本上是文化层面的。

自古及今,宗教与政治从来密不可分。当初喀喇汗王朝立伊斯兰为国教,也是基于汗位的争夺与政权的稳固。纯粹意义的宗教于个人或许存在,于团体则难辩其真。中国政府在文革后矫枉过正,在民族地区大力落实宗教自由,对西藏与新疆两地藏传佛教与伊斯兰教在青少年中的传播掉以轻心。西藏的喇嘛寺院与新疆的阿訇经院收录了若干学龄儿童,他们可以不必上公立中小学校,学习寓含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多重意义的汉语教育,而是论经讲学,修行奉教。在极端原教旨主义的长期影响下,这些儿童成年后很容易按照本族教义而非现代社会、统一国家的法律、制度来看待和处理日常事务。

所以,如欲维持大一统多民族帝国,必须首先在文化与宗教上趋向同一。攻城略地不算本事,以各种手段(包括强力)推行征服者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并逐步减少甚至消除原有的旧教信仰,才可能做到长治久安。

Trackback URI | Subscribe to the comments through RSS Feed

Leave a Reply

校验码:  

  • 分类

    • No categories
  • 日志

  • 导航


  •  总点击: 2467854
    Buy movies and download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