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 quality wordpress themes are available for instant download.

有一个物种叫“钱人类”

新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大狗-富人的物种起源》(Big Dog–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Rich, By Richard Conniff)。该书以幽默尖刻的笔调,用作者自称所谓“简明的现代达尔文主义”,对富翁或名流的生活习俗与共性做了一番人种学的探讨和总结,不褒也不贬,只是理解和解释其机能与行径,并指出正是这些特异,使富人成为完全不同于普通人的另类人种,即“钱人类”。不必奇怪,媒体大亨默多克是书中谈及的一个对象,但他掌控的金融时报仍对此书做了好评,称“此书也许会永远改变我们对金钱的看法”。我认为这并不准确,此评价的后半段似乎应该修改为:对有钱人的看法。

在LV与Gucci手包遍地假冒的世界里,一些所谓的有钱人会强调他们用的才是真货;比他们更有钱的人则会对此媸之以鼻,众所周知的奢侈品牌即使是真货,如果不是编号限版的,也根本不会入他们的法眼;更有钱的则在昂贵的香奈儿风衣里面,穿一件看似平淡的无Logo棕色毛衣,只有懂行的同类才辩出那其实是圣罗兰出产的设计师作品,比外面的风衣要贵很多;当一部分有钱人热衷于计划一年两次的游轮旅行时,一些亿万富翁却在为一席难求的夏威夷四季饭店的私属海摊躺椅而不惜起早排队;更有钱的自然都聚到了为数不多的私人海岛;当某些富人终于从狂买名车、豪宅、华服、名表、珠宝等奢侈品向“艺术收藏”的境界过渡时,比他们有钱的人却在比较谁的藏品更稀有罕见;当某富豪把某幅莫奈作品挂自家墙上,当做其身份的象征时,一位传承有序的亲王介绍他家一进门的航海图说:图中的大船是他祖父的船队,来客赞叹之后问及作者,主人轻描淡写地说:此画作者正是莫奈。显然,后者的实力更非常人所及:他们只用自家储藏室的东西来装饰房间。这一点足以昭示其在等级社会中无以伦比的统御地位,并因此和那些“什么都是买的”暴发户划清了界限。

该书还用了一些例子,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有钱比没钱,会有更好的健康保障、更多的择偶选择、更有人甘愿为之效忠。“钱人类”虽然和我们一样是灵长类动物,但“他们得到的糖的确比我们其他人都多”。作者以动物打比方,一只吼猴若能得到较多的食物与较高的地位,往往会有较频繁的性行为;一只雌负鼠若能找到更多装得满满的垃圾桶,很快就会改变自己生儿或生女的比率。他的结论是:“只要资源条件不同,遗传构造相同的动物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他还引用灵长目动物学家弗朗斯-狄瓦尔的话:“大家都知道,同样的向日葵种子,栽在阳光充裕的花园里会长成与栽在蔽阴之下完全不同的植株。”

下面,且随作者笔触,依次摘录该书一些案例或描述(大意),让我们来看看“钱人类”的进化与特点:

之一:有钱人常说他们只想做普通人,过普通生活。事实呢?亚马逊网上书店的老板杰夫-贝佐斯资产上亿,他曾公开宣称:“我不认为财富真能使人改变”,他开的是破旧的本田轿车,赞扬节俭,并因此成为普通人心目中富人的榜样,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民间英雄。然而,就在他慷慨陈词、表明心声的同时,他正搬离西雅图闹市区900平方尺的小公寓,迁入富人区滨河的一所7000平方尺的千万豪宅之中,与其他名流富翁,诸如比尔-盖茨等为邻。而且,与后者相比,他的宅子显然有些小,所以他已决定将新宅扩建。财富就是这样改变了他的初衷,这不说明他不诚实,而是客观使然。

所以,“对钱没有多大兴趣”这句话即使不是天大的谎言,也是一种另类的富人标签。正如航运及铁路业巨子范德比尔特把他在罗德岛新港市那所拥有70个房间的别墅称为“乡间小屋”,其图书室大理石壁炉台架上镌刻着这样的铭言:“吾不爱钱财,也不挂虑它,因为最终得胜的是聪明智慧。”,显然,在他们花巨资购买这个古堡时,一点没觉出其中的讽刺意味。富人始终信心满满地认为,他们的高人一等,不是因为钱多,而是头脑聪明、言谈优雅、运动技能好,即使后者全都是因了前者才得以显露和承认的。

由是,我们知道,对“钱人类”来说,他的最高享受不是钱的数目,而是由钱所产生的控制力、统御权、交配机会和高人一等的心理感受。

之二:即使超级有钱的人通常也不认为他们有足够的钱,因为永远有更有钱的人走在他们的前面,或者有即将变得比他有钱的人紧追其后。这种相对匮乏的心态导致把自己视为有钱人的人比大众想象的要少得多。结果,“有钱人的坏处是,你只能和有钱人碰面”。圣诞节假时的夏威夷毛伊岛四季饭店,清早四点半就有一群亿万富翁在排队抢占游泳池畔的躺椅。星期二在巴黎的Le Cinq 餐厅吃午餐的那些人,星期五会在法国南部的渡假饭店重逢。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是富人聚集的胜地,碰见的总是那么几百号人,这是他们之间相形见绌或相形见优的圈子,除此之外的芸芸众生等于不存在。

当然,这样做并非有意而为,而是“钱人类”的“天性使然”。他们只有呆在他们的领地或圈子里,就象某些稀有动物的天然栖息地一样,他们才会觉得舒服自然,不必遇到尴尬麻烦的事情。只和同样有钱的人做邻居,不过是因为有钱人也想过普通人的生活,生活得和隔壁邻居一样,这听上去很吊诡,但原因就是这么简单。所以,我们通常认为,有巨大的财富可以带给我们自由,过自己想过的生活,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尽量和别人不一样。事实却是,有钱人会变得越来越相似,住相同的区域,光顾同样的饭店,在差不多同一类型的画廊订制艺术品,在众所周知的几个著名海岛或滑雪场渡假。。。

之三,虽然现代社会在明文和常规上已经没有了普通人和权贵富豪们的区分界线,比尔-盖茨会乖乖地接受CNN记者的采访,英国王妃也会走到民众中而不会挡住人们好奇的目光。有钱人不会说社会阶层低于他们的人是遥远的其他物种,但是肯定会有这样的意识:“他们(指大众)和我们(指富人)不一样”,这种意识实际上就是一道无形的界线。当你访问富人家庭时,他们最通常的问题会是:“你住哪里?”安全的回答应该是:“住在朋友家”,而这个朋友正好是对方的同类,而不是其他无名小辈。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其他可以糊弄的选择应该是各地著名的酒店,只有名流才住得起的哪些地方。乔治-索罗斯说:“财富是一种病,如果你自认为是神,是造物主的话。”他接着说:“自从我也开始过上这种生活,我觉得这也没有什么错。”

然而,真正的富人可能更青睐的时尚是不炫耀,这是自视更加高人一等的做法。招摇式的奢侈与挥霍给大家的印象来得太深刻,以致于我们误以为有钱人的炫耀只有大众所熟知的那一种,即只用常人用不起的奢侈品,认识该认识的人,知道该知道的去处,懂得该懂得的享乐,这些是我们了解的富人标签。但是,当这种符号或标签的追求达到某种极致,而很难彰显不同人等的差异时,就出现了一种低调的炫耀,或者叫做不炫耀。例如,某女士可能会在昂贵的香奈儿风衣之内,穿上一件不惹人注目的平淡的棕色毛衣。只有她的同类才够眼力看出来,这件毛衣是圣罗兰的精品,价格比外面的风衣贵得多。纽约最负盛名的餐馆“马戏团”的老板在意大利的家乡开一台不起眼的兰吉雅(Lan Cia)车,与他同一种类的人能从车子低沉的声浪中辩出,这辆车的引擎盖下面是一颗法拉利的心脏。这类炫耀的信号太过隐晦,外人一般不会觉察,而富人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们本来就没打算让非同类看出来。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甄别物种的方式:只有同类才会为之吸引,而不相干的外人看法则无足轻重。

不炫耀的背后还折射了这样的信息:装饰过度会立刻把你降到没有社会地位的人群里边。过分讲求奢侈性的招摇带来的是没教养的恶评。如果你希望所有人都知道你有钱的话,那实际上意味着你还不算真正的有钱,让所有人知道的想法恰恰是有钱人不该做的事,有钱人炫耀的目标只能是其他有钱人,而不是所有人。“对于高尚出身的人而言,惟有他本阶级的成员凭借有教养的见识所表示的格外敬重才真正有意义。” 某位纽约娱乐业的律师称,他本来想让人们知道他确实发了,所以买了一辆劳斯莱斯。后来他的朋友告诉他,让他把那辆车扔了,因为这有点象在脑门上用霓虹灯写着“暴发户”三个字,这辆车实际上是他还未获得相应社会地位的装饰物。不招摇的作派也会避免了某种尴尬,即当名牌奢侈品在根本不知其为何物的人们面前,那样的炫耀变得毫无意义。名流往往只在圈子中活动,一旦出了圈,最安全最自在的做法莫过于不被人们认出来,这时候,低调的不炫耀就起作用了。也就是说,“钱人类”并不需要圈子外的喝采,世界上越少能欣赏他的品味的人,他的价值就越能体现。

所以,不招摇财富,用一种不在乎、漠不关心的派头去看待财势,其实是最有效的炫耀。“用储藏室里现成的东西”来装饰房间是根深蒂固的真正豪门的风格。这表明其由来有自,非暴发户可比,因为:“这是你花钱买不来的。”祖传的富户正是用这种“老”的物件将他们和暴发户严格区分开来,这种风气甚至在80年代撒切尔组阁时都会遇到,她延揽一位百万富豪入阁,而同党的上流人士评价说:“此人并非不好,只是他家所有家具都是买来的。”

之四,虽然我们熟知一些富二代、富三代、富N代不肖或不幸的案例,但“钱人类”并不比我们更不正常。一些强调富者不幸或家族早衰的说法,部分原因是这些故事吻合了大众普遍的对富人的一种幸灾乐祸心理:我们既然不能变成有钱人,就把有钱人想象成无福消受财富也是好的。真实情况却是,不少富翁都能相当平稳地维持数代的财富和地位不衰,他们多数更象是达尔文所说的人种竞跑中的优胜者。其中一个有力的事实是,有钱人比一般人活得更久,也更健康。我们常说:“没有健康的身体,再多的钱也是无益”。然而,有钱人通常都有健康的身体。从最穷到最富的家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来看,寿命是正向增长的,当然这不排除身无分文的人长命百岁或拥有二十辆轿车的人青年早逝。有钱人虽然不能带着钱走,但确实能利用钱使自己晚走一点。

有钱人热衷于捐赠医院或医学科研机构,这其实是以某种方式确保在生存竞争中得到最好的资源条件。比如,洛克菲勒当年创设了举世闻名的庞大的医学机构——今天洛克菲勒大学的前身,其中60间病房中有4间是专供他本人及家族享用的私人病房。所以,有形财力的重要,似乎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它能使我们在社会中处于何种等级。排得越高,享用的社会资源和支持就越多。南北战争时期,只要肯花上300美元的代价(相当于当时一名工人的年薪),就可以雇人代自己出征而免服兵役。

当我们感动于泰坦尼克号上一些男性绅士的慷慨就义时,下列冰冷的数据也告诉我们:头等舱的成年男性生还率是百分之三十三,大大高于统舱中百分之十六的男性生还率,而且相等于统舱中的儿童生还率。头等舱的生还率总数是百分之六十三,而统舱的生还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因为富人在买下头等舱的船票同时,就已经购买了使用重要资源——救生艇的更多生存机会。一个阿拉伯富翁不仅在自己的私人飞机上专设了一个心脏病特护病房,而且豢养了一个健壮的穷人与他随身同步,以便随时有可以取用的“心脏活体捐赠”。无疑,二者相较,有钱人的命更值钱,也更有可能得以生存和长寿。

之五,统御的优势比金钱本身更能让人着迷。钱财与资源的掌控权决定了社会的秩序与等级,即谁来发号施令,谁又该俯首贴耳、屈从前者。而体现这种优势的不仅是专属名流的一应外在表征(豪宅、名车、华服、交往的同类及渡假禁地等等),而是比较谁更有实力进行各种捐赠。慈善捐赠本是一种利他行为,但这在狭义的达尔文主义那里是讲不通的。按理说,只有利己行为才会使一个物种更好的生存和繁衍。“如果到头来只是把得到的资源再送出去,当初又何必劳神去获得呢?”所以,表面的利他总是有利己的本质在起作用,有钱人最先考虑的绝不是牺牲自己,而是强化个人及家族、后代的“适者”条件,口头上的乐施好施不过是另一种精明的盘算。就象时代华纳的老板泰德-特纳所说:“我越是做好事,钱进来得越多。”这并不一定是他的慈善诚意有问题,相反正是他的诚实坦白,使我们了解到慈善行为中合理的利己成份。虽然捐钱的时候未必都有赚回来的想法,但事实是,慈善带来的回报有时连富豪本身也觉得惊奇。

首先,慈善行为是替富人做广告宣传的最佳方式,能把名字刻在大学、博物馆、医院、癌症研究机构等的花岗岩上,既使姓氏永传后世,也向众人宣告,自己的品味登峰造极。很多富翁的第一桶金是不光彩的,而通过捐赠,人们不再记得他们是怎样的巧取豪夺,而只剩下对其积累的财富、地位、名望的顶礼膜拜。甚至于私人感情,捐赠也是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比如,当你买下一张500美元的慈善餐劵,或是干脆订下一桌5000美元的位子,你无异于告诉人们:你花得起这个数目,而且你很慷慨。这样既有钱又仁慈的人,理所当然就成了理想的配偶人选,从而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即使已经娶到佳偶,如果让她发现了自己不为人知的慈善行为,那么自己就会享有来自妻子的更多爱意,从而产生更大的满足感。特纳的妻子在得知他的捐赠后哭着说:“我能做你的妻子实在太光荣了,我这辈子从来没这么高兴过。”这句名言也许能说明捐赠者的潜在想法:“我们因拉扶他人而提升自己——在跌倒者面前躬身的人站得更直。”

其次,慈善也是在争夺或体现某种统御能力。为什么人们要不断努力以获取他们自身无论如何也用不了的资源呢?答案是:为了在社会地位和财力的竞争中感觉自己在做主、有成就、能获胜。所以有时候慈善捐赠就象军备竞赛一样,聪明的慈善机构会诱使富豪们甘愿参与,不计代价。比如,哈佛大学不仅告知威德海三世:“你是现存世上哈佛的第三大捐赠者”,而且还会加上一句:“您不成为第一大是不会罢休的。”在特纳与默多克对市场占有率和累积资源的较量中,很重要的一个领域就是捐赠的竞争。特纳宣布给联合国捐10亿美元,而这是有史以来慈善家在世时一次捐出的最大数额。这一招宣布了特纳的统御地位,他成了美国现时代的一名英雄,使默多克的1000万美元洛杉矶大教堂的捐赠显得微不足道,而且也衬出正在花大钱打造神奇小子高科技豪宅的比尔-盖茨的寒酸吝啬。

于是盖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下面的一番话:“我觉得泰德很棒,我很高兴他捐了那10亿美元,我捐的不会输给他,而且会超越他。”盖茨说到做到,随即捐了10亿用于少数族裔学生的助学金。大众自然很欢迎这种竞赛,然而,我们也不该因此忘记这些捐赠背后的小动作。特纳的捐赠并非一次到位,而是摊付十年,每年1亿,这次捐赠为他赢得难以计量的人缘,生意上如鱼得水,作为微软的竞争对手,AOL轻易躲过了反托拉斯的审核,成功收购时代华纳,并诱使本身深陷官司的盖茨也捐出210亿美元,从而拉近了与这位首富的差距。

之六,用钱能买到的效忠与献身。“财富不会使你改变,改变的是人们对待你的方式。” 富人的身边总是养活着一大群人:私人助理、美发理容师、运动教练、室内设计师、理财顾问、公关宣传、律师、保镖,当然还有食客与马庇精。“每个人的胸口都砰砰地跳动着一颗效劳的心,随时准备为富人的需求而鞠躬尽萃。”当然,这种效忠是有原则的。等而下之的随员会想:“我能从这件事中获取什么好处?”(具体体现是薪水、奖金或机会)而上乘高手则会考虑:“我需要贡献什么,才能使富人从此离不开我?”

那么,居于从属地位的人为什么甘愿忍受这种从属地位?放纵有钱人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忍受他们的傲慢,付出我们一般只对亲人付出的忠诚,帮着宣传他们是荣誉市民、艺术的庇护者、地球之友、人道关怀家?原因很简单:我们想要他们的钱。或者说,在社会尊卑次序中,如果我们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可能免受恐惧与获得安全感。实际上,从属者自己也在企盼成为有钱人复制体,在有钱人的圈子里,模 彷成功,或许有一天就真的能助我们成功,何况在主从关系中,如果运用得当,你可能会有一种错觉,实际上是从属的人在发号施令,安排主人的一切。

之七,有钱人更易家族传承,有条件和自己的八代祖宗朝夕相处,并把家族的影响施之于后代子孙。当然,前提是有大房子、大庄园、大领地。反过来,这些融合了地产、祖先、族谱与信仰的传统,极大地促进了维持家族财富与地位代代相传的功用。有钱人的房子大多建在俯瞰全景的高处,将安全感(隐匿感)与风景结合在一起,获得“看得见别人而不被别人看见”的优势。大众对财富的一个疑问是:为什么有钱人要盖大宅,而且要很多栋?这个问题实际上正是钱人类的共同特点,即有钱能使一个人变得习惯于在自己的世界内享受奉承与顺从,他们尽可能希望自己的活动范围内可以提供一切专有的服务而不必外求于不安全的世界。在自己喜欢来往的地点都有房子,为的是要尽量能待在自己拥有的领域那种舒适之中。正如一位富翁在家中所设的戏院,他的意图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要玩什么就在家里玩,根本不必出门。”

然而,这种求安全求自在的心理发展到后来,却与人类害怕孤独或孤立的天性相违反,正是这一点,使有钱人进化成不同于正常人的另一物种。有世代传承的钱人类并非无益,比如布伦汉宫诞生的邱吉尔,不仅光耀其祖宗,而且使整个英国为之骄傲。

之八,有钱确实能更容易获取爱情,包括我们所迷信的真爱。就人类而言,不分男女,通常都会考虑可能做长久伴侣的对方能为这段关系带来多少资源。其他物种亦然,必须慎选“适者”条件优越的配偶,才会保证在生存竞争中养育后代的成本不致难以承受。生物学家很早就知道,动物世界的雄性竞争主要是为了吸引雌性,而雌性甚至明知不应该但仍会往往中意竞争的优胜者,即掌握资源者。所以,女人中意的是能帮上忙、让她和孩子过得好的男人。虽然有钱的女人也可能嫁一个出租司机,而亲王富豪也可能娶一个柜台服务员,并都可能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但这些不是常态,有钱就是比没钱拥有择偶时的更多选择,而我们显然需要有这种心理准备。

就象权力是春药的说法一样,有钱也同样是爱情的妙药,或者说伟大的催化剂。虽然一些有钱人会对女人为了他的钱而来所反感,但矛盾的做法是,他在追求意中人的路上,几乎肯定会在某个时刻炫耀他的财富,增加他的吸引力。男人的财富对女人的影响力,往往是男人当初想要赚钱的主要原因。“如果女人不存在,世上所有的金钱都将失去意义。”从古至今,男人几乎都在想办法借财富和权势去获得更多的女人,制造更多的后代。这就带来一个伦理问题,即与众多女子同床看上去是不道德的做法,但却是有力者的特权。

所谓的出轨与不当行为,在有钱有势者当中似乎一直是个习见现象,从人类还在狩猎时期就开始了,带回家猎物最多者可获得的配偶就越多。于是生物界有了一个称为“一夫多妻制门槛”的概念,即某种雄鸟,只要拥有足够的资源,可以“弥补雌鸟在一夫多妻制下蒙受的精神损失”,换言之,它必须足够富有,它就可以同时拥有几个伴侣。这种动物属性尽管在近代以降的人类社会“一夫一妻制”中受到抑制,但通往“不忠”道路的有钱男人,总会有各种途径获得实际的多伴侣享受,无论是朋友还是效忠的仆人,都会设法确保他们获得数量充裕的女伴,并帮他排除被拒绝时的难堪,拉皮条如今仍是私人助理的一项份内工作,只不过不会列于明文而已。

而有钱人的妻子,对丈夫的一夫多妻行为除了谅解与默许之外,似乎也别无他策,她们虽然也可以选择离婚,获得好几栋房子和一大堆钱,但落单的年老女人不可能保有其原有的社会地位,除非她本来就出自名门豪族,并不靠夫家的地位而自立。在出轨方面,有钱人往往运用双重标准,在防止妻子变心的方面,有钱人从来都有严格的措施,甚至一些国家的法律让通奸的妻子可判死罪,这使有钱人的妻子更不容易有不忠行为。说到底,不论贫富,女人“性”地位会因年龄增长而降低,而有钱男人却可以维持地位不衰。

然而,当非婚性关系要支付沉重的财务帐单时,有钱人开始变得谨慎起来,有些甚至被吓成禁欲者。财产继承人减至最少的念头使有钱人重视一夫一妻的家庭模式,一夫一妻制可以把家族财富集中于最少而又最有效数目的合法子嗣身于,有助于保住家族王朝的前途。当然,这不妨碍他们在外面逢场作戏,现代避孕科学也能更好服务于这一功用。而对于遭到背叛的妻子来说,这一点最终是有利的。

富家子弟常常否认自己靠家族栽培的事实,生长在豪门里的人最大的困惑之一就是,永远不知道哪些是靠自己的姓氏和家族挣来的,哪些是凭自己的能力挣来的。当事人对这种家族的影响有时浑然不觉,这也许不是故作姿态,等到这种影响力消失了,他们才会觉出异样。所以,豪门更易与同类联姻,甚至亲上加亲。尽管如今贵族已经式微,但贵族意识却经久不衰,特别是在英国,直至1999年,上议院的贵族们却彼此相称“我高贵的亲属”,而下议院,则用贬称“那种地方”,这种属于同一种类的集体意识正构成了亚人种的一个特征。

他们喜欢制造一种迷思,似乎生来就有资格统御他人,创造一种贵族本当有钱,有资格做统治者的观念,并用这种观念影响大众。于是一些新贵也开始造就贵族故事,培养家族表面形象以维系财势名望。比如当代的肯尼迪家族与布什家族。

最后,由于一切都围绕着财富和地位,奢侈的礼物往往成了爱的替代品,亲情关系也往往因利害关系或继承权而变得走样。“钱人类”似乎也只是这么一回事:从外面看比活在里面舒服。所以,请记住有钱人的三大谎言:我对钱其实不感兴趣;我对社会地位也无所谓;我才懒得去引起别人的注意。 事实刚好相反:掌控资源、社会统御、有效炫耀,都是不穿衣服的猴子与穿名牌的钱人类同样的根本要务,只是为了表现所谓的修养,他们才假装不在乎。

Trackback URI | Subscribe to the comments through RSS Feed

Leave a Reply

校验码:  

  • 分类

    • No categories
  • 日志

  • 导航


  •  总点击: 2466242
    Buy movies and download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