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整顿报刊亭 独家垄断引发媒体反弹

  从4月14日开始,北京首邮报刊亭有限责任公司对全市城八区1586个邮政报刊亭开展集中整治。整治重点包括打击“二渠道”向报刊亭私自供货、非法小广告张贴(非法出版物)、超范围经营、转包转租、脏乱差以及安全隐患等,其中“二渠道”供货首当其冲。
  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整治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这次是动了真格。据悉,北京邮政投入好几百人,平均一个人盯两个亭,如果报刊亭经营人员违反与报刊亭公司签订的《邮政报刊亭业务代办协议书》及相关规定,报刊亭公司将“责令违规者限期改正,处以违约金、暂扣封存私进货物,直至解除协议、取消其经营资格”。
  据北京首邮报刊亭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赵育梅介绍,邮政报刊亭由北京市邮政管理局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供货,管理局拥有报刊亭及其配套设施的所有权,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但部分期刊发行商认为,这个“四统一”原则本来就有问题,零售市场应该完全放开,报刊亭经营人员完全可以向市场上要自己想要的期刊。
  “为了美化市容,报刊经营都需进亭,而亭又是邮政独家管理,如果不让其他渠道供货,最后不就是垄断经营吗?”他们表示,报刊亭不是靠邮政一个部门建起来的,还有街道、交通等部门的协调和支持,没有理由让邮政一家独享报刊亭,成为邮政垄断报刊经营的一块“私留地”。报刊亭公司的职能应该是管理报刊亭,对报刊亭进货渠道不应该限制。
  对这次整治活动,北京邮政方面表示,主要目的是整顿邮发零售报刊市场秩序,规范报刊亭经营管理工作,树立首都邮政窗口服务形象,但期刊发行商不这么看。一位期刊发行公司 的负责人表示,北京邮政在管理上和体制上都存在问题,靠这种整治活动来堵住“二渠道”和期刊发行部门向报刊亭“非法供货”,“既劳民伤财,又影响形象。这么做的结果最终会损害市场,使杂志社利益受到损失。”另一位期刊发行公司的负责人更是认为,邮政的这种做法是“打着‘扫黄打非’的幌子来打击竞争对手”,不会有什么效果,“你能盯多久呢?”
  直接的利益损失者除了这些“二渠道”的期刊发行公司,还有报刊亭经营人员。一报刊亭经营人员说,“我们卖报刊很辛苦,一天营业超过12个小时,风险却很大,卖不出去的包销期刊损失是自己的,所以我们只好多卖点好卖的报刊。”据记者采访,报刊亭的报刊确实存在“滞后”问题,例如在地铁里已经上市的一些热销期刊,地铁口的邮政报刊亭还没有。记者看到一个读者在地铁口的报刊亭询问是否有新的某刊物时,得到的答案是还没到,于是这位读者又特地跑回地铁大厅购买。
  这种“滞后”对报纸和杂志的销售影响非常大。杂志滞后一两天可能销量就只有一半,甚至更少,尤其是时效性很强的杂志。报纸更是,晚报如果下午3点送货拖延到5点,这两个小时的滞后就会导致大量客流丧失,到第二天就是废报,损失很大。为了第一时间拿到热销报刊,报刊亭经营人员只能从邮政那里减少进货,再从其它渠道拿一部分。“我们也不敢全部从其他渠道拿货,其实从邮政拿货基本上是8.5折,而且要先交钱,而其它发行公司是7.5折,有时甚至7折。”
  对此,赵育梅说,针对邮政配送报刊“滞后”问题,北京邮政将加强二级,配送网路建设,提高报刊处理时限,以快制快,进行全面提速,特别是建立热销报刊零售快速专网,让热销报刊在第一时间面市。
  报刊社更是极力反对邮政以整治的名义实现独家垄断的做法,因为销售量下降直接影响刊社利益,不仅发行收入下降,还引发由此带来的广告页码和页码价格等。一位刊社的发行人说,邮政内部的关系没有理顺,现在有报刊零售公司和报刊亭有限责任公司,各自权益分配不好,关系混乱复杂,如果内部关系理顺,应该说没有任何一家发行公司可以做得比他们好。记者了解到,很多报刊社都在“坐观其变”,他们认为如果报刊社联合起来,“邮局就无法控制”。有位刊社发行人员还透露,北京晚报已经有所举动。
  随着书报刊零售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竞争会更加激烈,面临的形势也会更加“残酷”,报刊亭作为城市售卖报,刊的主要零售终端,各路发行部门一定会围绕着报刊亭作更激烈的“斗争”。无论如何,报刊发行都必须遵守市场规律,让报刊市场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http://press.gapp.gov.cn/news/mic_wen.php?val=news&aid=5313)